汽车品牌,为什么不减反增?

这几年,随着克莱斯勒、欧宝、铃木、雷诺、菲亚特等汽车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人们纷纷都在寻找下一家汽车品牌是谁。并且市场的主基调是,那些远离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被视为品牌力、竞争力不行。

汽车品牌,为什么不减反增?

实际上,用辩证的思维来看,无论是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还是当下尾部的合资品牌,并没有统一出现“不行”的状态。铃木在东南亚市场、雷诺在欧洲市场,现代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在其本土市场,乃至全球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这其实也给中国汽车品牌一定的启发,要想成为全球性的汽车品牌,与国际老牌车企分庭抗礼,不仅仅表现于在国外市场与之竞争。更重要的是,在本土市场处于强势地位,或者说开辟第二地区战场,才是走向全球舞台的基础。

“大而不强”,过去一直是扣在中国汽车产业头上的一顶帽子。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从2009年开始就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其中合资品牌一直在主导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始终被压制一头。要想摘下这顶帽子,自主品牌必须站出来。

从大众化市场开始

如果从2009年算起,到如今不过15年的时间,中国汽车产业终于迎来一点胜利的曙光。2022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已达到49.9%。并且从去年开始,多个月份的自主品牌份额已经超过50%。一方面是自主品牌本身足够努力,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带来的机遇。

量价齐升,是自主品牌崛起的一个重要指标。去年,有业内人士整理了国内市场的2022年乘用车市场品牌单车成交均价以及销售额,选取了去年1-11月累计销量超过2万辆的62个品牌进行对比。

其中,传统燃油车自主三强的长安、吉利、哈弗,分别以10.2万元、10.8万元、11.6万元的单车均价,基本上能赶上起亚、斯柯达、现代、日产等品牌,并且在销量上遥遥领先。另外,传祺超过马自达;领克、红旗/坦克分别超过别克/本田/大众、福特/丰田。

仔细分析其中数据和排名,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在10-15万元之间的细分市场中,传统自主品牌在售价和销量两方面正在快速赶超合资品牌;在15-20万元之间的细分市场中,虽然自主品牌的基数不高,但是在售价上冲击着强势合资品牌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领克、红旗、坦克等品牌的高售价,为自主品牌向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的重要性在于,消费者不再有品牌崇拜,并且逐步接受自主品牌的高议价产品。并且,随着新能源的到来,为自主品牌高议价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去年3月份宣布停售燃油车的比亚迪,在榜单中以16.7万元的单车均价,以及138.6万元的销量,基本上可以与大众、丰田、本田平起平坐。而在更高价位的市场中,蔚来、理想、极氪、小鹏等自主品牌,足以与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品牌平等对话。

在中国汽车市场,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时刻即将到来。如果说新造车企业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信心的话,那么传统汽车品牌新高端的出现,如阿维塔、智己、岚图等品牌则可以继续添砖加瓦,瓦解外资品牌的强势地位。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以阿维塔、智己、岚图等品牌目前的销量,还不足以激起大家的斗志。可以肯定是的,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强大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便随时可能出现一大批新造车企业倒下,但本质上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试错成本。

没有试错,永远不可能成功。相反,比起这些品牌调子起的高高,那些像比亚迪看齐的新品牌才是当下中国车市的中坚力量。自主品牌如果能够在15-25万元的细分市场中成功突围,将是中国汽车品牌真正意义上做大做强的开始。

从细分市场看,新能源汽车正在从“哑铃型”向“纺锤型”结构过渡,特别是定价在15-25万元区间的市场,将来会迎来快速增长期。因此,只有专注这一细分领域,不仅能够成功夺取合资品牌的话语权,还能迅速取得先发优势。

新兴品牌的使命

自主品牌在此发力不单单在于结构性的改变,还在于这也是合资品牌正在蔓延的腹地。目前,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等企业都已完成15-25万元市场的产品布局。随着新能源的不断渗透,市场格局也在因此重塑。

相关渠道调研显示,未来十年内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产品市场渗透率将从3%增长到40%,在2030年15-25万元主流市场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未来这个区间将是大众化的汽车市场,真正的比拼也由此开始。

必须感谢比亚迪在其中率先揭开大战的序幕,埃安紧随其后不断进步。今年三月份,比亚迪秦、比亚迪海豚、埃安Aion S分别对大众新朗逸、日产轩逸、卡罗拉的超越;比亚迪宋、比亚迪唐、埃安Y分别对大战探岳、丰田RAV4、 本田CR-V超越。

只看这几款中低端车型的话,还不足以撼动合资品牌的市场地位,好在比亚迪汉、海豹等车型也在上攻。那么对于其他自主品牌来说呢,由于传统燃油车包袱过重,不可能像比亚迪一样直接停售燃油车,那么创建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就是最优解。

去年4月13日,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深蓝”。今年2月23日,吉利品牌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发布。4月7日,奇瑞汽车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品牌iCAR正式发布。4月11日,工信部公布了长安启源及首款车型A07的申报信息。

前几天网络流传的信息显示,吉利银河L7预计售16.88-21.38万。包括吉利银河和奇瑞iCAR在内目前没有销量数据做支撑,那么以长安深蓝作为参考,其首款车型深蓝SL03从去年7月份正式上市至今年3月份,在8个月内累计销售45896辆。

可以看出,只要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力强劲,也足以收获市场青睐。而长安汽车也由此乘胜追击,在长安深蓝这种科技先锋锐利的形象之外,打造的长安启源则是以更加优雅质感舒适的定位,深刻诠释了在主流市场的“双腿走”战略。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自主汽车新品牌的推出,包括吉利、长安、奇瑞在内的头部企业,也广受市场质疑。曾经自主品牌也经历过多品牌阶段,但最终草草收场。如今这些车企再次推出多品牌战略,是否还会历史重演?

答案显而易见,汽车产业发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像几年前大批倒闭的燃油车和新造车品牌一样,历史的车轮一定会碾碎竞争力不足的品牌。而最终留下的,一定是那些趟过尸横遍野的阵地、经历过淬炼的汽车品牌。

现在,只需要给这些品牌一些成长的时间。就算强如比亚迪、吉利在欧洲的表现也很窘迫,在欧洲的TOP20榜单中,卖得最好的领克01插电混动版,只卖了2.6万辆,比亚迪今年在德国1月只卖了50辆电动车,蔚来ET7只卖了1辆。

自主品牌可以在国外市场不断试水,就像现代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的处境一样。那么再换位思考一下,这些传统品牌与新兴品牌也可以从国内市场开始,背靠集団的积淀优势,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继而再考虑全球性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8日 12:46
下一篇 2023年4月18日 12:46

相关推荐

  • 共探重卡和工程机械“极速电池”应用新领域 , 巨湾技研与博雷顿举行战略签约

    2023年3月28日,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简称“博雷顿”)与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简称“巨湾技研”)在巨湾技研德道产业园举行签约仪式,双方拟在工程机械和重卡超快充电池和超级快充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XFC(eXtreme Fast Charing)极速电池和超级快充解决方案在工程机械和重卡领域的应用。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方明、巨湾技研总裁…

    2023年4月7日
    0
  • 碳酸锂价“损”了谁的利益?

    近日,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大胆预言,碳酸锂价格未来下探到10万元/吨以下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碳酸锂实际成本仅在3万元左右,其没有任何理由定价到60万元。 在2022年底时,碳酸锂价格一度上涨到近60万元/吨,站在了近两年的最高点上。此后,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相对减缓和消费市场方面的波动,碳酸锂价低开始一路下滑,而截至4月4日,…

    2023年4月14日
    0
  • 新能源车充满后还插着有影响吗

    虽然现在科技十分先进,造车质量也是杠杠的,但是很多车主都会在新能源汽车充满电后充电器一直不拔。那么新能源车充满后还插着有影响吗? 新能源车充满后还插着,对车辆当然是有影响的。具体会有以下的影响: 会缩短电池的续航能力:已经知道电池因为过度充电就会加速电池内部元件的老化,这就会大大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 会引发火灾:给电池过度充电就会造成电池发烫外部变形等问题。…

    新能源车 2023年3月24日
    0
  • 韩国与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对美国芯片补贴标准表示担忧

    据外媒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Yoon Suk Yeol)在3月30日表示,美国新的半导体补贴标准让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企业感到担忧。除了韩国之外,全球领先的芯片代工地中国台湾也有这种担忧。 美国提出的补贴条件包括与美国政府分享超额利润。此外,三位业内人士表示,申请美国补贴的过程可能会暴露企业的机密战略。 韩国总统办公室表示,尹锡悦在首尔会见了美国贸易代表K…

    2023年4月8日
    0
  • 长安逸动新能源(长安逸动新能源车)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不断加剧,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重要途径。长安汽车推出的逸动新能源车型,以其高效、可靠和环保的特性,迅速成为市场上备受关注的重要车型。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分享长安逸动新能源车型的特点和优势,介绍它如何驱动绿色出行。 长安逸动ET是一款纯电紧凑型两厢车,拥有超过400公里的工信部续航里程。虽然这个续航里程在当前市场上不算最高水平…

    2023年6月5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