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K
发布于:车迷网-科技前沿
现在的汽车发布会,你要是不花一半的时间讲你的屏幕有多大、芯片有多牛、自动驾驶有多神,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车的。

销售顾问们的话术也越来越像数码博主:“哥,你看我们这块15.6寸2.5K高清大屏,刷抖音、看电影、玩游戏,简直就是个移动的私人影院!” “姐,我们这套L2+智能驾驶,高速上能自动跟车、自动拐弯,你全程都可以解放手脚!”
听着是不是特科幻,特心动?感觉不买都对不起这个时代。
我是老K。作为一个把市面上主流智能汽车都深度开过一遍的“老司机”,今天必须得给你们这些亢奋的“科技粉”泼盆冷水。醒醒!你花大价钱买回家的那些“高科技”,大部分都将在车子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扮演一个“沉默的摆设”。
第一刀,砍向那块“越来越离谱”的车载大屏
我承认,大屏是趋势,它确实让内饰看起来更简洁、更有科技感。导航显示也更清晰了。但,凡事得有个度。
1. 你的车,真的需要一个“移动网吧”吗?
你扪心自问,除了刚提车那一个星期的新鲜劲,你还有多少次,会特意坐在车里刷剧、K歌?我们绝大部分的用车场景,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你是应该盯着路况,还是盯着屏幕里的电视剧?安全和娱乐,哪个更重要?
2. “取消实体按键”就是高级?那是设计师在偷懒!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一些车企为了所谓的“极简风”,把空调温度、风量、后视镜调节这些最常用、最需要盲操的功能,一股脑全塞进了二级甚至三级菜单里。
你想象一下,在高速上开着120km/h,你只是觉得有点冷想调高一度空调,结果你不得不在大屏上划拉半天,视线离开路面长达3-5秒。这哪里是科技?这简直就是“反人类”!真正好的设计,是让你在驾驶时,凭肌肉记忆就能完成操作,而不是逼你去做“低头族”。
老K建议: 大屏可以有,但必须保留最常用的实体按键。别为那些你一年用不上两次的“花哨娱乐功能”,去容忍一个用起来极其别扭的日常操作系统。
第二刀,砍向那个“听起来很神”的智能驾驶
首先声明,我绝对认可智能驾驶是未来,而且像“主动刹车(AEB)”、“车道保持(LKA)”这些基础功能,关键时刻真能救命,非常有价值。
但我现在要说的,是那些被过度吹捧的“L2+”甚至“L3”级别的“自动驾驶”。
1. 中国的复杂路况,是所有“智驾”的终极考场,而且目前没人能及格。
在车流稀疏的美国高速上,自动跟车、自动变道可能很好用。但把它搬到中国来试试?你这边刚跟前车留出点安全距离,那边“加塞狗”一把就插了进来。你的系统要么吓得一脚急刹,要么就反应不过来。还有那些“鬼探头”的电动车、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远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人心”。
2. “解放手脚”?是让你用生命去信任一段代码!
记住,到今天为止,全球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承诺它的系统是100%可靠的“全自动驾驶”。所有的宣传,最后都会落在一行小字上:“本功能为辅助驾驶,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监控”。
你花了上万元选装这个功能,结果呢?你不但不能放松,反而要更紧张。因为你得时刻提防着,这个“AI司机”会不会突然犯傻、突然罢工。这种精神上的紧绷感,远比你自己开车要累得多。
老K建议: 把钱花在“主动安全”上,比如一个好用的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这能大大缓解你跑高速和堵车的疲劳。但千万别为那些“自动变道”、“城市领航”等花哨功能去支付高昂的选装费和订阅费。在法规和技术没有取得颠覆性突破之前,请永远相信,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才最安全。
车,首先是交通工具,它的核心是安全、可靠、好开。别让那些华而不实的“科技”,绑架了你最根本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