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宝马财报,高收益下的电动化押注

  先发财报,再举行财报年会,是宝马的老传统了。今年也不例外。

  在财报发布不到一周后,3月15日晚上,宝马依例举行了2022财报年会。宝马CEO齐普策领衔的一众高管,宣讲了宝马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业务增长目标。气氛是热烈的,信心是十足的。至于盈利和战略在逻辑上能否自洽,需各自独立判断。

  因为,盈利和战略是两码事,前者依附于后者的成功。如果两者产生时间冲突,逻辑上一定是以后者为重。但是在现实中,股东们却更喜欢前者,所以公司管理层面临的压力之一,就在于说服股东放眼长远,展示出未来的可能性而已。就看股东是否愿意敢于大举花钱,博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之于宝马,这里的未来,很明显,我们说的是电动化。

  2022收益“一鱼三吃”

  2022年宝马盈利增长气势如虹。数字很清楚——2022年宝马营收1426亿欧元,同比增长28%;息税前利润达到16.5%,增长2.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奔驰从13.1%增长到14.6%,就相形见绌齐普策对原因做了官方解读,即定价改善、积极的产品组合效应以及华晨宝马的全面并表。前两者似乎不足以撬动如此高的利润增长,后者才是重点。

  正常情况下,传统车企的利润率增长,与既有业务规模扩张关联不大,而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业务有关联。从财务角度,华晨宝马本身如果不是生产效率更高,就是单车毛利率更高,相信这个答案并不难以抉择。但这也意味着宝马的2023财年,如此高的增长或许不再出现。宝马也因此预计2023年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在8%~10%之间。而2022年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11.2%,远超预测。这显示了新资产加入利好的“一过性”。

  华晨宝马的关键贡献,是去年为宝马提供了 50.11 亿欧元的现金流,并且为汽车部分提升了 110.71 亿欧元的自由现金流。对于新能源需要大笔投资的前景而言,不无小补。

  当然,购买华晨宝马股份的折旧和成本分摊,在2022年约18亿欧元(总计约40亿欧元),这导致了13亿欧元的中期利润抵消。但总的说来,2018年、2019年摊销少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欧元汇率去年的剧烈走贬,让宝马在这一笔交易当中,在汇率上就受益不少,这是典型的“一鱼三吃”(中国战略、财务并表收益和汇率收益)。

  相比而言,2022年宝马花钱有点“抠”,研发成本66亿欧元,报表来看,研发/营收比只有4.6%。而2021年则为6.2%。这与宝马声称的大举投入电动,似乎有点名不副实。其实,研发比转弱,有合并报表的锅。

  电动化的KPI

  2022年,宝马的新能源在总体表现中占两成,看似是非常不错的业绩。其中EV21.57万辆,增长108%,占宝马总量的9.0%;PHEV21.8万辆,下降3%,占总量9.1%。而PHEV下降,和欧盟政策的调整有关。

  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宝马在中国的EV销量,大概占据全球的1/3,主销车型i3(配置|询价)(1.45万辆)、iX3(2.66万辆)和i4(配置|询价)(暂无公开数据)。从数据上看,竞争力还说得过去。但又必须承认,2022年10月下旬一波大力度降价,才将单车型销量拉到月销500辆以上。

  以价换量,只是产品运营的常规操作。但是,不同于其他传统品牌,宝马的电动化出发非常早,事实上也太早了。在动力电池PACK能量密度还在100Wh/kg的时候,i3、i8(混动)就都已经落地了。

  不过,宝马梳理了过去的路线,将新能源转型划分为“三大段”。

  简单说,就是将2016发布的“第一战略”作为“第一段”开端,一直划到2021年,算是第一大段执行完了。这一段的标志性产物就是i3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动产品。

  而2021年推出的iX则是第二段的开始标志,一直超越我们所处的当下,延伸到2025年。

  2025年,以内部代号NK1轿车(基于Neue Klasse EV平台,简称NK平台)发布为标志,将开始第三阶段。

  在2021年,也就是“第二段”的开始,宝马树立了该段目标,即2025年全集团EV销量为2020基准年的10倍以上,这意味着2025年要实现200万辆EV全球交付。而2030年,EV要占据集团交付量的50%以上。

  如此,2025就成了宝马二三段切换的时间。这一年,宝马要根据“新世代”计划进行调整。MINI(配置|询价)也开始推出末代燃油车型。而MINI的50%EV化,要在2027年实现,2030年MINI实现100%EV化。

  从中不难看出,现在集团投钱,除了固投,重点就是“新世代”平台及衍生车型的开发。虽然宝马树了“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三个战略方向,但整个新能源战略,取决于NK平台的成功与否。只要NK1叫得响,随后24个月,宝马将迅速投产同平台的6款车。而2023年的12款EV,看似比2025计划要多,实际上它们来自不同平台。

  只有届时得到市场认可,2025年EV利润才有望赶上燃油车,这是宝马新能源战略的KPI。对电动多年的投资也有收回的希望,而非像现在这样赔本赚吆喝。

  信心的来源在于新电池

  让NK平台实现众多超越当今产品的性能,诸如能密提升20%,续航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30%,总成本降低50%等指标,宝马将希望寄托在GEN6电池技术上。准确地说,如果GEN5顺利切换成GEN6,宝马3年后的利润、战略目标、转型投入,都不成问题。

  自己造不造电池,是宝马和大众的主要分歧。宝马认为,主机厂研发电池是没问题的,但是生产应该交给专业供应商。前者在规模上无论如何拼不过后者,而电池成本非常“吃规模”。除非能让发展出服务于其他主机厂的垂直供应商。类似弗迪电池之于比亚迪,蜂巢之于长城。但是这两个电池供应商迄今仍然主要服务于本集团大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从GEN5到GEN6,宝马从祖传的方壳,转向4695大圆柱电池。做如此根本性的转向,只有特斯拉尝试并成功了(圆柱转方壳)。需要主机厂掌握电芯有关的全知识产权,而非只是下单采购而已。因为它涉及到平台预配置设计、BMS、车机软件等诸多方面,牵一发动全身。但是宝马为了追求既要“马儿吃的少,还要马儿跑得快”,就只能采取大动作转身了。同时,大圆柱上没有构筑足够的专利壁垒(特斯拉也还在尝试),是吸引宝马的另一个因素,即自己掌握电池知识产权。

  我们猜测,宝马可能在自己和供应商联合的小规模试制当中,得到足够的数据支撑。否则这么大的投资和中期战略都系于一点上,而这一点还不知道靠不靠谱,未免儿戏。

  虽然在年会上,宝马对大圆柱没有着墨,但正是这个底层技术,支撑了宝马的信心。但是有舆论担心,能密的提升可能达不到宝马的期望值。附着于其上的续航和底盘布局,其实并非拥有100%的把握。这么一看,宝马的赌性还挺强的。

  无论如何,宝马早就证明了,它在新能源转型上是积极行动派。转型的路线图和执行力本身也靠谱的。因此我们谨慎地预期,它有望继续实现中期利润目标。当期财报,就是自我印证的证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7日 17:43
下一篇 2023年3月27日 17:43

相关推荐

  • 全新亮相!百度Apollo将在上海车展发布智能汽车开放方案

    4月12日,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举办媒体沟通会,宣布在即将开幕的上海车展上,百度Apollo将现身7.1号馆7A08,并于4月16日举办Apollo汽车智能化业务发布会。届时,百度Apollo将带来全新升级的驾舱图“多边形”产品矩阵,并发布百度智能汽车开放方案,这也是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自2021年下半年组建以来的首次行业亮相。 作为全球最早探索自动驾驶的企业之…

    2023年4月20日
    0
  • NAND存储芯片领域,三星最强对手能否诞生?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西部数据和铠侠(原东芝存储)已经重启合并谈判。 早在2020年,市场就传出西部数据拟以200亿美元将铠侠收入麾下,然而时至今日,双方都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一消息。对于上述传闻,西部数据和铠侠同样没有作出明确回应。 不过考虑到两家存储公司再续前缘的可能性,这笔交易如果顺利推进,不仅能减少东芝的三千烦恼丝,还有可能会造就一个新的存储…

    2023年4月5日
    0
  • 沃尔沃提升汽车远程解锁锁定安全性 防止利用信号干扰偷车

    据外媒报道,沃尔沃研发出一种阻止利用信号干扰偷车的方法。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一项专利申请表明,沃尔沃XC90车型增加了额外的安全性,以远程锁定和解锁汽车。 信号干扰是对车辆远程激活或无钥匙进入激活的电子信号进行干扰或篡改的总称。一般而言,可通过阻断锁定汽车的远程信号或通过克隆解锁锁定汽车的信号来进行信号干扰。不过,更新型的加密系统采用了一种“滚动密码”系列,因此…

    2023年4月18日
    0
  • 特斯拉、蔚来和小鹏押注的补能,会让车企赚到钱吗?

      3月8日,盖世汽车获悉,天眼查App显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电动车辆及其光伏充电系统”专利公布。   据悉,该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变换电路向电池输入直流电,实现了利用车辆内部电路和光伏发电装置对电池充电,从而解决户外充电困难的问题。简而言之,通过这一专利,小鹏汽车后续可通过光能在任意场景对车辆进行电量补足。对于续航不足以及户外充电困难的电动汽车而言,…

    汽车资讯 2023年3月27日
    0
  • Luminar携手TPK建立高产能工厂,加速本土化布局

    2023年4月17日,Luminar于上海宣布与TPK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建立并运营一个新的高产能工厂。这是继4月13日,Luminar宣布在墨西哥成功建立一个新的高产能工厂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悉,该新工厂将具备年产60万个Luminar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能力,以支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汽车制造商的合作项目。此外,该工厂有能力在需求提升时进一步扩大产能。…

    2023年4月23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