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车话 |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不是不卷,暂时未卷

需求不足,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啊!重要的信息说三遍!

开年车市差到了那叫一个惨字,而眼看着7月1日国六二阶段政策落地在即,经销商手里却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国六一阶段车型,没有来得及出货。

一周车话 |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不是不卷,暂时未卷

企业问:怎么办?于是政府就:补(da)贴(zhe)吧!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上个月,始于湖北,最终扩散至全国的,这场翻天覆地的,政企补贴大促销。

然而如果有人以为,这一卷起来,就只有油车在那边死磕却也未免太天真了。

新势力们的“花卷”

其实要说新能源的“卷”,也真不是从现在开始的。

无论是两丰的“验证码”,还是南北大众的ID系列,暗地里实际大促销其实都已经有点日子了。特别是前者,在今年2月中旬,甚至有广东某经销商给出了6万的优惠。

至于大众的ID系列,别看南北ID.4顶配指导价都是差个几千到30万。但实际上呢,最近一年里买了大众ID的人,懂的都懂。

然而“懂的都懂”,毕竟还是遮遮掩掩的,是没有公开挑明的。3月初油车这一卷,新能源也终于绷不住了。于是,限时特惠“直降42000元”一度被挂上了官网。

有人说合资纯电降价,是因为本来就卖得不好是吧。已经在年初“打骨折”的特斯拉就不谈了,那么目前本土新势力呢?

2022年自主新势力销量第一的哪吒,推出了16000~25000元不等的购车优惠。旗舰产品 哪吒S,也以限时降价的方式“应战”。

此外在3月15日,哪吒还推出了类似电商平台家电、数码产品的“保价”措施,承诺用户购车90天内,如果所购具体版型官方售价有降价情形,承诺将主动补还差价。类似的措施,2022年总销量第二的理想汽车,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台。

一时之间,新势力们身段低得仿佛家电和消费电子企业。不过想来也是,毕竟后两者,都可着劲卷了那么许多年了。

至于在销售价格方面一贯摆出孤傲冷艳姿态的蔚来,嘴上喊着“绝不降价”,实际也是有所调整与折中的。

3月20日前后,网上流传着一张蔚来官方发给经销商的邮件截图。其内容显示,蔚来承诺向供应商推出了5%~7%的折扣,相关优惠车型包括老款蔚来ES6、EC6以及ES8。而在此优惠价格基础上,汽车零件公司万都将为其供应商伙伴再补贴30%,相当于打7折。

虽然死抠字眼的话,这算不上蔚来在“降价”,或者也可以推脱说随着二代平台的推开,老车型需要清库存,但毕竟意思已经到了。

而有媒体就此事电讯蔚来方面,得到的回答是毫不例外地“不予以置评”。

当然咯,有库存要清的也不止蔚来一家。曾经自主新势力三强之一,现在略显颓势的小鹏,同样也到了老车型升级换代的时刻。曾经火过一整子的小鹏P7,随着升级改款,也到了“清库存”的时候了。

如果有人在3月间想买老款P7,那么10000元现金优惠+7000元保险补贴是标配。此外,部分地区还专门提供了18000元的置换补贴,可以说是力度不小了。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小鹏随着特斯拉价格下调,对G3i、P5和P7三款车的价格,主动进行过下调,幅度在20000~36000元之间。

两次价格下调互相叠加,使得曾经的旗舰车型P7 625E,现在置换价格仅22万多而已(保险价格是不算在内的),可以说是非常的香了。

综上所述,无论嘴有多硬,对“原则”有多么地坚持,在冷酷无情的市场面前,企业都是会妥协的。

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在降价、补贴,乃至于价格保护这种换汤不换药里面打转转。如果打开思路,“加量不加价”是不是也算另一种形式的降价?

加量不加价和低价开新

自2月中旬起,比亚迪接连砍出“三板斧”——以“冠军版”之名,接连推出了2023改款的秦、唐与汉。

2月12日,带着“冠军版”后缀的2023款秦 Plus,首先对国内A级家轿市场举起了锋利的屠刀。以99800元的起售价格,以及145800元顶配版本更高的配置,令轩逸、朗逸、宝来、速腾等一众合资对手感受到了无比凌冽的倒春寒。3月16日,汉EV与唐DM-i这两款旗舰产品,又以同样的招数打了出来。

这三款“冠军版”,在价格上的最大调整,是秦Plus的起价,低于了10万元这条很重要的标志线。但其余车型的价格调整,均在正常范围以内。要说比亚迪打价格战,这明显是胡扯。但比亚迪也确实也用了“加量不加价”这种方式,加入到了这场行业混战之中。

所谓“加量”,指的是提高配置。

以秦Plus为例,除去不到10万的入门款,各种功能,比如后视镜折叠、遥控钥匙升窗、驾驶座电动调节4变6、前泊车雷达、360°影像,各种功能仿佛不要钱似的一股脑往上堆。

其他的,2021款汉、唐开始实装的中控大屏旋转、车内K歌娱乐功能等,在2023款秦Plus上也全都有了。总而言之就是,与同价竞品比,配置肯定比对方要多出好几项。而且不但2023款秦Plus如此,新的汉EV和唐DM-i,也是一样如此。

所以你说比亚迪“降价”了没有呢?似乎没降,但实际却“降”了。极其明智地,用一种不会损害品牌形象,也不会扰乱自身定价体系的方式,实现了类似于降价的效果。总之吧,毕竟是处在品牌的上升周期内,为了尽可能维护好自家的招牌,比亚迪也算是费尽心力了。

对于车企来说,维护自己产品的价格体系非常地重要,贸然降价或者提价,都是会有不测风险的。所以一旦整个市场陷入价格战,参战还是观望实际上是两难决策。但如果是新发布的车型,则另当别论了。

3月25日,东风风行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SUV车型——风行雷霆。

其一望可知,源于风行T5 Evo车型,但在外观上进行了调整。X造型前灯组,以及基于纯电语言重新设计的前格栅,构成了风行雷霆的前脸新外观。而分体式大灯组,也提供了一种高级感。

然而虽然外观不错,但依旧免不了“油改电”这个标签。此外,其电动机是由弗迪动力提供的150kW永磁电机,零百约7.9秒。电池配置,则分为57.8Kw/h的磷酸铁锂电池版,以及630前缀的85.9kW/h的三元锂电池版两档。

标称续航分别为430km和和630km。虽然有个快充功能,但却是35分钟达到80%电量的水平。

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部新车都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但唯独一点却是非常地可以——价格。

最低配置的Young款,只卖12.99万;次低配的430Elite,售价13.99万。至于22.99万的旗舰版630 Ultra,则是一切配置堆满,包括L2+辅助驾驶功能,而且还是内置行车记录仪、远程启动、外放电这些实用化功能的。

决定一款车成败的因素有许多,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对于杀入一个常熟市场内的新面孔,在满足质量、功能等众多要素以外,低价格永远是受欢迎的。虽然我也不知道东风风行品牌到今天再切入纯电赛道,是不是有点晚了。但单就风行雷霆而言,其在三四线城市,满足家庭用车需要的车主群体那边,也许颇有市场也说不定呢!

从新势力到“老势力”,再到那些赶末班车入局的燃油品牌——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既然整个市场发展到了今天这步,“卷”可谓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至于要“卷”多久?先别急,有的是时间呢。搜罗一周车闻,回顾大小车事,尽在【一周车话】,下周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0日 07:15
下一篇 2023年4月10日 07:15

相关推荐

  • 日产汽车:奇骏混动版开启预售,到2026年将有7款电驱化车型投入中国市场

    4月18日,日产汽车携中国市场首次亮相的Max-Out概念车、纯电动SUV概念车型日产Arizon等车型亮相上海车展。与此同时,搭载了日产e-POWER技术的混动奇骏也同步亮相并开启预售。 据官方披露,到2026年,日产将有7款电驱化车型投入到中国市场,到2030年中国市场电驱化车型占比将达到80%。另外,日产方面还表示,会再研究考虑是否在华推出PHEV(插…

    2023年4月24日
    0
  • 兰博基尼全新Revuelto 2023上海车展亚太首秀

    2023上海车展,兰博基尼汽车公司进行了其首款HPEV高性能V12混合动力超级跑车——全新Revuelto的亚太首发,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挑战,引领行业发展。新车承袭兰博基尼的经典传承,并在性能表现、车载科技和以驾驶者为中心的驾驭体验方面树立全新标杆。这款拥有极致激情的超级跑车搭载一台全新12缸内燃机发动机和三台电机,综合输出功率高达1,015马力…

    2023年4月23日
    0
  • 延迟发放3月份工资 取消2019年年终奖,爱驰汽车要挺不住了?

    4月10号,爱驰汽车的人力资源部发布了一则《关于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通知表示,因为“客观原因”,爱驰汽车不得不做出工资延迟发放的决定,3月社保、公积金会正常缴纳。此外,爱驰汽车此前已经出现降薪和取消2019年年终奖的情况。 本月初,据国内媒体报道,爱驰汽车在未做通知的情况下,员工工资被扣除10%,同时取消2019年所有员工年终奖。据爱驰汽车内部员工表示…

    2023年4月17日
    0
  • 通用领投锂提取初创企业EnergyX最新融资

    据外媒报道,通用汽车在4月11日宣布,其风险投资部门将作为领投方参与EnergyX公司的一轮金额为5,000万美元的融资。EnergyX是一家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初创企业,正在开发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提取和处理盐田中的锂。 锂是电动汽车电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笔交易,通用还将帮助EnergyX开发技术,并将拥有从该初创企业开发的任何项目中购买锂的优先权。 …

    2023年4月16日
    0
  • 奥托立夫中国技术中心武汉分公司正式成立

    3月27日,奥托立夫中国技术中心武汉分公司在武汉正式成立。奥托立夫称,分公司的落成将加速其构建电子工程能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一直是奥托立夫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据悉,奥托立夫目前在中国有十余家制造工厂并设有中国区总部和技术中心。 在过去5年里,奥托立夫(中国)的销售额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奥托立夫也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

    2023年4月7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