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负责人周钘离职,小米造车再添问号

没戏了?还有戏吗?

距离小米官宣造车快满两年时间,市场至今未见到具有实质性或者代表性的东西。

从之前官方释放的自动驾驶成果的边角料,到被供应商爆料的模塑相关信息,小米似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其的想象力。

营销负责人周钘离职,小米造车再添问号

作为手机市场的头部品牌,雷军从宣布造车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一言一行都被聚光灯追随。然而,这个为期三年的造车计划能否兑现,当真不好说。 

2月21日有消息传出,小米从上汽通用五菱挖来的周钘已经离职。结合之前消息,周钘原是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担任营销负责人,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

加盟仅7个月,周钘便选择离开,其中原因不免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会令其毅然再择业?

《独角兽挖掘机》报道称,有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周钘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融合得并不好。周钘对传统(汽车)行业的求职者态度要有别于新势力/互联网行业的员工。

如果真是这样,周钘一开始为何要选择连车都没影的小米——新势力中的新势力?

虽然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圈层和生存方式,但要说离职原因,多数是大同小异。比如,自身无法融入,待遇不达预期,看不到自己或者公司的前景,内斗严重,主张的理念和管理层相悖等等。

从周钘的职位和市场传言小米给了其“总经理级别”的待遇来看,周钘离职或许更多是出于公司层面的原因。

有分析认为,小米作为互联网公司,其营销思路和商业模式可能有别于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这些不同势必也会复制到汽车领域。就像余承东以手机发布会的形式推出新车一样,业内褒贬不一。 

有没有这层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参考苹果造车团队人员接连流失,缕立缕破,“管理层理念分歧,目标不统一”说不定也是其中一项原因。毕竟心累了,再好的苹果也吃不下。 

早前小米挖来周钘,市场猜测小米汽车即将进入造势阶段,开启“最终回”。然而,时过境迁,已物是人非。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当下人才仍是稀缺资源。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央域控制器开发总监吴凡曾表示,国内智能汽车领域,是人才非常稀缺的状态。

技术人才如此,营销人才其实也一样。早些时候,小鹏汽车也从长城汽车挖来了王凤英,具体负责未来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汽车行业“挖角”屡见不鲜,但到底还得看彼此是否契合。

说回到小米造车,考虑到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营销和造势肯定少不了。损失一员营销大将,意味着小米必须加快吸纳补位人员,为新车发布做足准备。

在此之前,想必雷军也要开始着急了。

从2021年开始,雷军接连卸任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官方回应称,雷军此举主要是为了将精力放在造车事业上。而今年1月,雷军又卸任了多家公司董事职务。

2月截止到14日,雷军共发布了7条和车模有关的微博,饶是这样变相宣传,小米汽车的影子也都还没露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4日 12:02
下一篇 2023年4月14日 12:03

相关推荐

  • 「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部分中国车型一个月内四度涨价

    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累计交付量达77.1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有望创造中国国内豪华车企年度交付新纪录,其中Model Y稳居今年以来中国乘用车销量首位,Model 3则位列豪华品牌轿车交付榜首。 面对交付量的上涨,供不应求已是特斯拉的常态,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提车周期已延长到两至八周,Model 3焕新版提车周期…

    2023年11月21日
    0
  • 均胜电子:2022年新获特斯拉订单超过30亿元

    据财联社报道,均胜电子去年为特斯拉提供汽车智能座舱类和汽车安全类产品,新获订单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 日前,均胜电子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97 亿元,同比增长约9%;净利润预计为3.21 亿元-3.61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增加40.74 亿元-41.14 亿元。 具体来看,去年均胜电子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53 亿…

    2023年4月10日
    0
  • 新车不买保险能上临时牌照吗

    新车在没有正式牌照的情况下,如果想要上路,必须要有临牌,如果,新车不买保险能上临时牌照吗?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新车不买保险能上临时牌照吗的全部内容了。

    2023年4月23日
    0
  • 车很少开只买交强险可以吗

    对于有的车主来说,因为不经常开车,所以就想着只购买交强险。那么车很少开只买交强险可以吗?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车很少开只买交强险可以吗的全部内容了。

    2023年4月22日
    0
  • 财报季看上海车展,汽车智能化耐力赛谁能跑到最后

    新能源车比拼智能化,本质上就是个大型电子消费品,购车时关注产品动力性能、充电续航能力、驾驶系统和娱乐系统的配置、外观设计和乘坐舒适性、消费者口碑体验、耐碰撞测试结果,跟早年间买电脑上网查各大厂商配置表和评测贴感觉越来越像。但是造车毕竟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和国家标准,不论是电池和发动机硬件还是系统地图等软件,一部车上万个零件和芯片,这个行业的新老玩家都需要非常强大…

    2023年5月1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