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的上市“静悄悄”

尘埃落定,当地时间2月9日,禾赛科技正式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科技发行价19美元/股,筹集1.9亿美元。上市首日,其股价曾一度大涨25%,后盘中回落,最终报收21.05美元/股,市值达到26.21亿美元,约合178.48亿元人民币。

禾赛的上市“静悄悄”

其实早在3周前,就听到了禾赛科技在美递交招股书的消息;但没想到的是,禾赛科技的上市动作,竟会如此的雷厉风行。

从第2天的股价变化来看,再次上涨5.46%的禾赛科技,足够称得上是美资本眼中的“价值股”。而禾赛科技以一家中国“硬科技”公司的身份,成功闯关美股,也是从侧面证明,禾赛科技的独到之处。

事实上,过去的18个月里,禾赛科技是赴美上市公司中,IPO规模最大的一家。

其意义非凡,不仅代表着中概股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再次破冰,更是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带来了全新动力。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禾赛科技为国内的激光雷达厂商,开拓了一条可行性发展之路。

“十亿美元公司”的诞生

毫无疑问,禾赛科技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升级”的受益者。当车载激光雷达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标配,禾赛科技的价值,必然会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

但你肯定意想不到,这家“世界第一”的激光雷达公司,开始的时候,竟有些不务正业。

2013年,同样头戴美国常青藤光环的孙恺、李一帆、向少卿三人,机缘巧合地走到了一起,并决定携手打造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因为是在硅谷最大城市圣何塞成立,故公司被命名为“禾赛科技”。

2014年,禾赛科技回国,以激光气体遥测系统起家,并成功拿到了国内最大的民营燃气集团的订单。

当时的禾赛是“能做啥就做啥”,之所以选择气体检测,也是因为孙恺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但只做小众的生意,显然撑不起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而当创始3人为禾赛科技的商业前景“发愁”之时,市场上吹来了自动驾驶的风。

以Waymo、Cruise为首的自动驾驶公司,开始声名鹊起,一时间资本市场对无人驾驶的火热,无异于几年前的中国房地产行业。

2016 年,禾赛科技正式开始探索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当年10月,禾赛科技就发布了第一款32线激光雷达,初入江湖。

2017年4月,禾赛科技推出40线激光雷达Pandar40,对标Velodyne的HDL-64E,打破国外激光雷达厂商的垄断局面,并借此靠上了百度的大树,进入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供应链

2018年至今,禾赛科技又相继发布Pandar40P、Pandar64、Pandar128,搭配QT系列的两款近距补盲激光雷达,凭借性价比与可靠性能,收获了国内外各大无人驾驶公司的订单。

而真正令禾赛科技有实力、有底气美股上市的原因是,2021年之后,国内车载激光雷达的前装量产,迎来大爆发。

2019年,马斯克一句“傻子才用激光雷达”,似乎给所有的激光雷达厂商,宣判了死刑。但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升级,这一“诅咒”被干净利落地打破。

不难发现,国内车企们对于激光雷达的态度,已经不再是装不装的问题,而是装几个的问题。尤其是在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带头作用下,激光雷达的冗余,逐渐成为了车圈潮流。

更上一层?抬头碰壁?

有需求,要上;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

激光雷达的角色,正在慢慢由保证自动驾驶安全的传感器,转变成为车企们标榜智能、科技的“工具”。然而,当昂贵的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谁又想过,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必须承认的一点,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的受益者,禾赛科技更像是时代发展的附属品。夸张点说,禾赛科技的命运,其实正在由“甲方”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决定,而不能自己主导。

据了解,禾赛科技是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车载激光雷达公司。市场研究公司 Yole 统计,2018 年~2022 年 7 月,禾赛科技用于辅助驾驶的激光雷达,在汽车前装市场以27%的出货量排名第一。

但,禾赛科技最大的底气就在于,其手中仍握有大量未交付订单。除理想之外,禾赛还披露了上汽、长安、赛力斯、高合、路特斯、集度等十多家车企,总计数百万台的量产定点。甚至还有消息传出,小米、比亚迪也是禾赛科技的客户。

可是,问题的症结,也在于此。

据统计,国内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基本上在30万元左右,就连最便宜的小鹏P5,也需要20多万起。但它们的销量,还不到去年中国电动车总销量的1成。

糟糕的市场表现,有两个角度解释:其一,还存在更多的市场,能够进一步开拓,是好事;其二,激光雷达依旧处于市场初期,风险极高,是坏事。

小鹏“错判”市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各家车企对于智能驾驶的态度,更加谨慎。而且激光雷达的成本,依旧是所有车企的顾虑之处。换句话说,虽然车企们追逐激光雷达潮流,但成本就是边界。

没有好办法,现阶段恐怕只能依靠激光雷达的规模化量产,才能摊薄部分成本。至于所谓的技术创新,那首先需要资金投入,当激光雷达厂商还不能形成稳定的资金循环,仅依靠“烧”融资来的钱,又能支撑多久呢?

其实,禾赛科技的上市,并一跃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激光雷达企业,足够称得上是一个好消息。而这也同时意味着,整个激光雷达市场,正逐渐走向分化。

国外激光雷达企业,无论是激光雷达鼻祖德国Ibeo的破产,还是不可一世的Velodyne被迫与Ouster合并,都显现着行业的困难。

所以,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大洋彼岸的激光雷达公司股价一落千丈,我们这边的厂商却能鞭炮齐鸣?

大部分原因,恐怕还是要归结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有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依托,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激光雷达厂商,无疑是站在了风口上。

但是,说到底,激光雷达只是一种“高端”的汽车零部件,只有大规模前装量产,成本降低之后,才能被车企们用得起。而这也就导致了,激光雷达厂商必须依靠车企“赏口饭吃”,才能有资格,去进行所谓的市场争霸。

可是,现在的市场变了。

2023年开年,特斯拉早早的打响了价格战,新的市场竞争模式,一触即发。不要说什么高端车型不会受到影响,都在一锅汤里,被“牵连”只是早晚的事情。当成本削减成为主旋律,激光雷达又不是动力电池、电机这样的核心零部件,被车企重新考量重要性,无可厚非。

也正如前面提到的问题,消费者是否真的需要激光雷达,又或者是真的需要更高阶的自动驾驶?不否认激光雷达对于智能驾驶的作用,但需求什么的,不也是决定市场发展的关键?

期待激光雷达行业更成熟的那天,但也期待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理智。毕竟,好好造车,造出消费者想要的车,比什么都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3日 11:15
下一篇 2023年4月13日 11:15

相关推荐

  • 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申请破产清算

      资不抵债!某汽车公司申请破产清算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   3月6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科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的议案》,同意河南力帆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资料显示,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26日,法定代表人杨攀洪,注册资本为15000…

    汽车资讯 2023年3月27日
    0
  • 智加科技在德国开展重卡测试,物流重卡能实现“无人梦”了吗?

    2月2日,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智加科技(Plus)和商用车品牌依维柯(Iveco Group)共同宣布,将于本月开始在德国对其共同开发的下一代高度自动化卡车进行公开道路测试,收集道路数据,验证自动驾驶性能,并开始规划可能到来的生产环节。 在德国的测试结束后,未来几个月,双方还将在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对其高度自动化卡车开展公共道路测试。 智加科技首席运营官兼…

    2023年4月11日
    0
  • 移远通信再推5G车规级新品,开启智能汽车体验“狂飙”新时代

    前言 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汽车与外界的互联互通性。但如何实现车内外快捷的网络接入与数据传输,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和4G相比,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广覆盖等多重优势,无论是在ADAS、高阶自动驾驶还是智能座舱、C-V2X等方面,均有丰富的应用,因此5G技术的规模化普及有望加速网联汽车行业进程。 从2020年开始,已陆续有车企推出搭…

    2023年3月31日
    0
  • 进一步提升车机体验 奥迪将推出全新车机功能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奥迪将推出全新车机交互系统。该系统进一步提升车机系统独立性,内置应用商店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相关功能。当然用户依旧可以通过手机接口连接手机。 据悉,用户将通过内置应用商店将第三方应用程序下载到最新的MMI车机内部,进一步消除智能手机带来的不便利。车机内部的应用方面,采用USB大小的奥迪硬件模块,并在该模块内部增加开源系统以保证用户选择的…

    2023年3月28日
    0
  • 2023款途观L最新价格,大众途观L怎么样值得买吗

    2023款途观L官方指导价: 19.90-26.08万,销商报价: 17.90-26.08万 。 大众途观L怎么样值得买吗? 作为一辆中型SUV,大众途观L的空间表现自然是主打点,前排座椅调整为正常坐姿时,在后排空间跷二郎腿完全能没有压力,它的大空间能让你在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把行李丢进后备箱,去郊外舒舒服服的露个营。 在动力方面,途观L搭载了2.0T排量L4…

    2023年5月17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