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疯狂降价,老车主只能当“韭菜”?

  进入3月以来,“降价潮”席卷国内整体车市,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参与降价促销的车型多达数十款,且仍有更多品牌车型在陆续跟进。此外,相比新能源车,燃油车降价的幅度更大,有些车型最高优惠超过10万元。

  大幅降价之后,于消费者而言是悲喜交加。对新的消费者来说,降价无疑是利好消息,可以趁机入手,但对短期内已提车的老车主而言,面临的或是心理落差,刚提了车就降价,感觉自身权益受到了伤害。

  以往,行业里出现过因车型大幅降价,老车主向品牌方维权的事件,但最终维权成功的几率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是否应该补偿老车主”这个问题很难定夺。今年,车市的这波降价潮声势前所未有,且大多数车型降价幅度都比较大,即便老车主追讨维权,难度也不亚于以往。核心问题还是,汽车售价官降后,老车主该不该得到补偿?

  补偿与不补偿仍存争议

  降价,是车企吸引消费者购买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车企往往在降价时忽略了对老车主的补偿,尤其是近年来很多车企都标榜自身为用户企业,强调以用户为核心的重要性,然而突然降价,却分毫没考虑到老车主的权益,很容易导致车主产生不满情绪。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价格虽不如房价高,但同样也属价值比较浓厚的产品,早买几天,亏了几万,刚到手的新车就贬值,难免车主会有心理落差,这并不是玩笑,而是车企大幅降价时切实发生的事。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特斯拉在中国曾因多次降价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车主维权。以今年年初特斯拉降价为例,国产Model 3(配置|询价)的价格下探到22.99万元,降幅在2万-3.6万元;Model Y(配置|询价)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降幅最高达到4.8万元,两款车型都创下了历史最低价格。

  然而这一价格很快引起了老车主的不满,“牌照都没上呢,就降价了!”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们纷纷吐槽,并且谴责特斯拉应该给予老车主一定补偿。

  特斯拉客服彼时的说法是,若车主已下订单但未提车,则可以在当前官网价格和订单价之间二选一。若车主在降价前已提到车,则无法享受上述政策,且有相关补偿政策的可能性较低。

  对于特斯拉类似处理降价的方式,行业内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买定离手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买卖双方是明确了价格和条款才达成的交易,因此双方要遵守,不能出尔反尔。此外,车企拥有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战略来自由定价的权利,因此降价也是企业的自由。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车企在明知产品降价时间前提下却不告知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并且伤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实感情,因此车企在大幅降价时应该给予老车主一定补偿。另外,车企不顾用户的权益也有损品牌形象,只有维护好用户权益才是企业负责任形象的一种体现。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车企大幅降价是否应该补偿老车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在上述多种观点对立之下,汽车降价是否应该补偿老车主一题变得很难定夺,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于车企而言,这也是难以平衡好的问题。

  新能源品牌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

  车企之所以对产品大幅降价,一个主要原因是想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尤其在今年新能源市场增长,燃油车市场进一步被挤压的背景下,车企间产品竞争的关键要素就是价格,因此不少品牌为此都“掀了桌”,宁愿大幅降低利润甚至是亏本卖车也要保住份额。

  但实际上,近几年汽车利润本就不高,大幅降价之外如再出台补偿老车主权益政策,部分车企可能会在自身盈利压力面前选择不退让。那么既然要大幅降价,有没有一些方式可以让老车主更容易接受呢?或许,当前部分新能源品牌的处理方式为行业提供了一点思路。

  针对3月以来的车市降价潮,零跑、理想、腾势等品牌都推出了保价承诺,即消费者在品牌官方渠道定购车型,如在90天内降价,品牌方将主动返还差价。对此有观点认为,保价承诺相当于给消费者吃了定心丸,有利于增强潜在消费者购车的信心。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此外,部分新能源品牌在近期官宣产品降价时还同步出台了老车主的补偿权益。以长安深蓝为例,3月10日起长安深蓝加入促销战,新政策下购买深蓝SL03(配置|询价)直补2.2万现金和至高2万元权益大礼包,综合补贴高达4.2万元。

  在这一大幅降价的同时,深蓝为老车主提供了保障权益,即为3月9日24:00前已经提车(以尾款支付时间为准)的非运营首任车主赠送终身免费保养权益。

  AITO问界系列部分车型在今年1月中旬官降2.88万-3万元不等,但针对已提车车主,官方给出了感恩回馈方案,比如对首任车主延长整车质保、赠送价值万元以上的AITO积分。

图片来源:AITO汽车公众号

  从上述新能源品牌的做法来看,虽然老车主不能享受更低的价格,但却能获得补偿权益,弥补一定的心理落差。于车企而言,这或许是稳住用户口碑和保持信任比较好的方式之一。

  未来,随着汽车产品力优势的差距越来越小,用户服务的比拼或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点。届时车企如何服务好用户,维护好用户权益,还要看车企如何把握平衡点。

  (本文来自于盖世汽车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7日 17:43
下一篇 2023年3月27日 17:43

相关推荐

  • 「哪吒汽车」最大功率200kW 哪吒S单电机版申报图发布

      日前,网通社从国家工信部获取了一组哪吒S单电机版申报图。新车外观基本延续了现款车型的设计语言,外观方面哪吒S采用全封闭格栅搭配分体式头灯,辨识度较强。动力方面,新车动力有所升级,相比于在售的170kW单电机版本,这款车搭载一台最大功率200kW的电机。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全封闭格栅搭配分体式头灯,辨识度较强。车头底部采用大嘴式蜂窝状前包围设计,结合两…

    2023年4月13日
    0
  • 大众软件部门Cariad 2022年亏损21亿欧元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根据大众汽车集团2022年财报,集团软件部门Cariad在2022年的营收为8亿欧元,营业亏损21亿欧元。 图片来源:Cariad Cariad是在大众前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的领导下成立的,但该部门已经超出预算,且未能实现目标。大众预计将提供关于如何改善Cariad运营的最新信息。 作为大众集团未来几年…

    汽车资讯 2023年3月28日
    0
  • 华泰汽车集团等成为被执行人

      中新经纬3月14日电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近日披露,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 截图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执行信息显示,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03月13日被立案,执行法院为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标的为1959230458元。   中新经纬注意到,被执行人还包括华泰汽车集团旗下天津国泰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恒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汽车资讯 2023年3月27日
    0
  • “中国芯”近况如何?四维图新披露车规级MCU芯片进展

    多番努力之下,“中国芯”已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 近期海关公布的一组数据侧面反映了中国芯片自主率的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4985.1亿个,去年同期为进口数量是5824亿个。相比之下,今年减少了840亿个芯片进口,同比下滑14.4%。 聚焦到单个企业来看,国内芯片企业也屡有进展。 近日,四维图新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杰发已…

    2023年4月3日
    0
  • Waymo裁员 自动驾驶卡车项目被推迟

    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技术公司Waymo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多个部门解雇了“数量有限的”员工。但是,该公司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裁员人数。 Waymo是Alphabet的子公司,而Alphabet已在近期裁员12,000名员工。 根据外媒的报道,至少20多名被解雇的Waymo员工在领英上表示被裁员。他们的职位反映了此次裁员涉及面较广,包括感知、系统和软件工程师…

    2023年4月10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