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把锉刀是万能的。
如果大家去网络搜索。可以看到锉刀根据尺寸。齿形或者用途分为很多种类。然而。在普通人对锉刀的了解欲望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情况之下。太多的注解和说明很有可能劝退读者。
所以如果是小白想买锉刀。简单的建议就是:
1。根据工作面的形状锁定需要的锉刀形状。
2。根据工作面的大小来确认对应的锉刀尺寸。
3。根据想要的打磨效果选择锉刀齿形和锉纹粗细。
购买的三个基本要素一经确定。基本可以锁定一把“物有所值”的锉刀了。但在茫茫的商品市场和各类大小卖家中。怎么选?钞票才能花到刀刃儿上?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去购物网站浏览了大量终端买家的评价。尤其是差评和投诉。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差评和投诉去反向推理:究竟一把什么样的锉刀才是优质的。
第一类差评:锉身弯曲不直。
产生原因:
锉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两次热处理:第一次退火。钢的内部结构由粗片状珠光体+网状碳化物转变为球状珠光体;第二次淬火。由球状珠光体转变为马氏体。每一次结构的改变都会产生巨大的内应力。内应力越大。形变的几率也就越大。这就对生产者的热处理工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冷却速度的控制都能很好地体现一个工厂的工艺水平。并且会在每道工序的质检合格率上得到印证。
个人建议:
目测检验锉刀外观。锉身各面是否平直。
第二类差评:锋利度低。
产生原因:
(1)工人剁齿水平。起齿深度和角度的控制。齿形是否规则。齿峰齿尖有无崩齿断裂。
(2)热处理水平。尤其是淬火之后的硬度水平。钳工锉。锯锉。整形锉。异形锉 。钟表锉。特殊钟表锉的标准硬度应在62HRC以上。木锉的硬度不应低于20HRC。
这两个指标都可以在相对应的生产工序质检中及时发现并做出调整。齿形的检测可以通过工具显微镜实现。淬火硬度可以通过硬度计检测。主要考察的是生产工厂的质检标准和监管执行力度。
个人建议:
(1)观察锉刀齿形是否规则。锉身表面不允许有折叠。黑斑。崩齿。裂纹。锈迹等缺陷。
(2)询问锉刀的HRC硬度。最好能提供检测的数据证明。比如图片。视频。检测报告等。
第三类差评:韧性差。易断裂。
产生原因:
(1)锉刀作为磨削工具存在。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硬度要比被磨削物高。但是硬度过高。锉刀就会呈现出一个非常脆的状态。所以在生产中需要找到强度和韧性的平衡区间。如果热处理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做出调整。那么成品运输流转时出现断裂的几率会极高。这就再次体现了质量检测的重要性。生产者必须严格执行质检标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到位。
(2)锉刀在使用时需要根据锉刀的规格不同调整用力大小。应以向前推进时不打滑并且感觉到有明显的韧性磨擦为宜。尤其是对一些小尺寸的锉刀来讲。压力太大造成的过大负担甚至会导致锉刀断裂。这对使用者的安全来讲也是一个隐患。
(3)锉刀切记不能当作敲击工具或者撬动使用。防止锉刀折断伤人。
(4)锉刀不用时放在工具台上。不要悬空外露。避免自由落体或人为不小心刮碰造成跌落。
个人建议:
按照国家规定的HRC硬度标准来选购锉刀。不要盲目追求更高硬度。
第四类差评:耐磨度低。使用寿命短。
产生原因:
除去锉刀本身的品质问题。耐磨度低使用寿命短。很大程度上和使用手法有关。
(1)锉刀的锉齿是有方向和角度的。在使用过程中应匀速单向向前推进。切记返回时不要回锉。来回拉锯式磨擦对锉齿的破坏力极大。
(2)锉齿的存屑空间有限。锉齿里面的切削物应及时用钢丝刷进行清理。避免在锉齿没有存屑空间的情况下继续使用。从而加剧锉刀的磨损。
(3)如果没有专门的收纳。可以用报纸或者气泡膜等物包裹锉刀的有齿部分。避免锉刀互相磨擦造成不必要的磨损。
个人建议:
注意锉刀的使用手法和保养维护。
综上:我们选购一款锉刀之前要知道
买什么?(参考文章开端购买的三个基本要素)
怎么选?(锉刀的哪些性能可能会拉开质量差距1。外观:平直度+剁齿 2。热处理)
如何用?(掌握一定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才能真正实现锉刀购买行为的“物超所值”。
欢迎大神指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